甲型肝炎(甲肝)是由甲型肝炎病毒(HAV)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,主要通过“粪-口途径”传播,其核心传播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类。  

1. 经污染食物传播:这是甲肝最常见的传播方式。病毒携带者的粪便污染水源或食物后,若他人食用未充分加热或清洗的受污染食品(如贝类、生鲜蔬果、凉拌菜等),极易感染。

1988年上海甲肝大暴发即因食用被HAV污染的毛蚶所致。  

2. 经污染水源传播: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,饮用水或生活用水若被含HAV的粪便污染(如污水渗入水源),可引发群体性感染。自然灾害或基础设施老化的区域风险更高。  

3. 密切接触传播:与感染者共同生活或密切接触(如家庭成员、性伴侣)可能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或直接接触感染者粪便后经口感染,在卫生习惯不良的儿童中较易发生。  

4. 其他途径:少数情况下,输入受污染的血液制品或静脉吸毒共用针具可能传播,但概率极低。男男性行为者(MSM)因特殊接触方式也可能增加感染风险。  

甲肝病毒在外界环境中抵抗力较强,但高温煮沸、氯消毒或紫外线可有效灭活。预防的关键在于改善卫生条件、接种疫苗(如甲肝灭活疫苗)及避免高危行为。

感染后通常可自愈并获持久免疫力,但重症病例仍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,需及时就医。

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,请谨慎参阅。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。

免责声明:本站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

标签: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