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型糖尿病(T1DM)就是那种胰岛β细胞被破坏了,胰岛素彻底不够用的慢性代谢病,得一直靠外面给的胰岛素才能活命,跟2型糖尿病(大多是因为胰岛素不好使,分泌得也不太够)不一样,1型糖尿病发病是免疫系统瞎攻击自己的组织、遗传容易得病还有环境因素一起捣乱,最后让胰岛β细胞不行了。

一、关键原因:自己免疫系统把胰岛β细胞搞坏了

1型糖尿病其实就是免疫系统认错了,把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当成坏东西打,β细胞越来越少,最后没功能了,这个过程主要靠下面几步:

1. 免疫系统乱套了:

病人的免疫系统(特别是T淋巴细胞)不正常地兴奋起来,弄出针对胰岛β细胞的特殊抗体(像谷氨酸脱羧酶抗体/GADA、胰岛素自己的抗体/IAA、胰岛细胞抗体/ICA这些),这些抗体和β细胞表面的东西绑一块,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,直接把β细胞弄死;

2. β细胞慢慢被搞坏:

在自己免疫系统攻击下,胰岛β细胞从一点点坏到大片死(一般几个月到几年就完事儿),β细胞没了80% - 90%的时候,胰岛素分泌根本不够,血糖没法好好用,最后就有了那些明显症状(老喝水、老上厕所、老吃东西、体重往下掉)。

二、遗传容易得病:家里基因藏着的“危险”

遗传对1型糖尿病发病挺重要,但不是一个基因说了算,是好多基因位点有点小变化,一起让人更容易得病:

1. 主要相关基因:

• 人类白细胞抗原(HLA)基因:在第6号染色体上,是1型糖尿病最容易让人得病的遗传因素,像HLA - DR3 - DQ2和HLA - DR4 - DQ8基因组合能让得病风险高20倍多(90%多的病例都有这情况),这些基因让免疫系统认自己身体东西的能力变差,β细胞就更容易被打。

• 不是HLA的基因:像胰岛素基因(INS)、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(CTLA - 4)、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22(PTPN22)这些,通过管免疫细胞功能或者胰岛素分泌,让人更可能得病。

2. 遗传方式:

1型糖尿病有点家族扎堆的情况(爸妈有一个得病,孩子得病风险大概3% - 5%;爸妈都得病,风险到10% - 20%),但大多病人家里没得这病的(大概85%的病例家里没人得),说明遗传只是个“基础风险”,得环境因素刺激一下才发病。

总结

1型糖尿病是自己免疫系统出毛病、遗传容易得病还有环境因素一起搞出来的:免疫系统乱打胰岛β细胞,胰岛素就不够了,遗传基因(特别是HLA变了)让人更容易得病,病毒感染、吃的东西或者化学物质这些环境因素可能就是发病的“最后一击”。

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,请谨慎参阅。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。

免责声明:本站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

X